两年前,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国民才女武亦姝今年参加高考,以613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新雅书院录取,消息传出,武亦姝再一次登上热搜,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横空出世,本着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信念,人们开始挖掘武亦姝教育如此成功的原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有人发现了一个令人精神振奋的秘密。 一篇《你只看到武亦姝被清华高分录取,却不知道人家爸爸4:30关手机》成了网上又一篇爆款文章,文中提到武亦姝的一个学弟的家长透露,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4:30就会关了手机专心在家陪孩子。 原来如此! 见贤思齐,我能不能做到4:30关机?成了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面临新的灵魂拷问。 每年高考成绩发布,那些成绩优异成了某省状元或者考入名校的孩子,都会引得人们纷涌而至前来取经,一波又一波的“育儿经”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暂且不讨论某省状元和考入名校是不是就是成功的教育这个注定争议不断的问题,只说当看到别人家教育得很”成功“于是赶紧去学个一招半式这样的风气就是千万要不得的。 说什么要给孩子平等自由,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就像《少年派》中林爸爸搞得不知道自己是老子还是孙子。 又因为有了虎妈狼爸,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陪写作业的时候多了几分理直气壮的面目狰狞。 如今,又有了“四点半关机”。 首先,这一波“育儿经”可能会滋生一批“一切为了孩子”的关机派。这些每天四点半、两点半,甚至二十四小时都不开机的家长,他们一边痛苦地压抑着手机的召唤,忍受着关机带来的不便,一边又享受着这种痛苦背后的牺牲带来的崇高的快感,当然某一天面临孩子依旧不见起色令人抓狂的作业可能终于发出“老子(娘)为了你连手机都不开了,你还是这个样子!”的呐喊。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他们熬到下一轮“育儿经”袭来,转变风向,手机自然而然也就再一次悄然开启。 育儿经如同浪潮一波一波袭来,身处其间的“伟大”的父母们艰难地模仿着四点半关机、十年不看电视,也可能焦头烂额出入与各种培训班,一边奉上自己的血汗钱,一边还要和扭嘴变脸反抗学习的孩子斗智斗勇。看到别人家孩子欧洲游学,觉得自己家经济虽然拮据新马泰也应该游一圈。看到寒门出贵子,又觉得家里的钱怎么这么可恨…… 他们只看到武爸爸四点半关机,却不曾想,武亦姝的教育绝不止于“四点半关机”,关机之后做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成就孩子的当然不仅仅是“四点半关机”,甚至不是“你几点睡,我几点睡”,更不是“你学什么,我就跟着你学什么”的苦肉计,而是家长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应该仅仅是我陪你“吃苦”,否则在孩子心里,父母的陪伴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折磨。 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互相见证对方的坚持,见证对方的成长,是一场父母和孩子的携手前行。 虽然流着汗,但是,汗水是甜的。 在武亦姝的记忆中,她的父母允许她“交朋友、看电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她的奶奶和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查不到哪儿去。”武亦姝这样说。 在她的成长中,甚至在所有优秀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考试分数都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只是素质优秀的一个副产品。而很多时候“育儿经”的大行其道,恰恰是因为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优异成绩”之后,急功近利而简单粗暴的总结——高质量的陪伴我不懂,四点半关机,我还是知道的。但恰恰是这样的盲从,才使得无数家长随波逐流,在一波又一波的“育儿”浪潮中精疲力尽却一无所获。 还有更糟糕的一种家长,就是那种负能量爆棚,怨气满满的家长。 就在《你只看到武亦姝被清华高分录取,却不知道人家爸爸4:30关手机》文章下面很多人留言,吐槽自己工作忙、打工仔、要赚钱养家,甚至还延伸到阶层固化,还建议查查人家的家长能过这么逍遥的日子是不是背后有什么腐败等等之类。 比盲从更可怕的是怀疑和自以为是的抬杠。 那些做不到四点半关机的家长们,先别急着跳脚骂娘,怼天怼地对社会。 这并不是一道“关手机还是毁孩子”的单选题,没有条件四点半关机并不意味着你的孩子就“完了”。不要因为自己没办法“四点半关机”就万念俱灰,进而开启戾气十足的攻击模式。 井底之蛙站在狭隘的井底,望着巴掌大点的天,还嘲讽路过的飞鸟说“天空大得很”就是在造谣。他们还总是抱怨社会不公、老板刻薄、命运为什么从来不厚待自己,进而也可能抱怨孩子的老师不尽职尽责、抱怨社会对孩子没有公平对待……这样的家长更让人忧心忡忡,满腹怨言的他们能给孩子怎样的言传身教? 放眼如今,很多问题孩子都对养育他们的父母满腹怨言,抱怨家长不努力,不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抱怨家长不懂教育伤害了他们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小小年纪,满腹怨气,或许就是因为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听了太多家长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和抱怨吧! 一个孩子成功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三是自身的觉醒和努力。 关于遗传,孩子的家长应该负责任,但是似乎又没有什么更有效的负责任方式。 关于环境,包括的因素又很复杂,比如家风家训、比如亲子陪伴、比如社会影响……作为家长,每一点的改善和努力都是向成功教育的艰难跋涉,但是,千万不要在做了什么之后期待立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化学反应,那些流于简单朝令夕改的“育儿经”仅供参考。 关于自身的觉醒和努力。这个因素应该是最重要的,其实第二点的各种外界环境的改善和各种努力说到底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同样的逆境,可能成就一个孩子也可能毁了另一个孩子,顺境也一样。关键是孩子自身的承受力,以及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观念和态度。 与其舍本逐末追逐分数不如潜下心来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 很多年前鲁迅的《拿来主义》就告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而今只要打开电脑,各种花样翻新的“育儿经”就扑面而来,作为家长也应该拥有“拿来主义”的理念,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长期稳定的教育计划,而不应该在育儿的浪潮中随波逐流,消耗精力和孩子的珍贵时光。 |